马鞍山

首页>地方频道>马鞍山>要闻

马鞍山:既要“产业兴” 也要“生态美”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句朴素又高远的话语,响彻大江南北。它成为行动的号角、如同催征的战鼓,在马鞍山这座老工业城市擂响鼓点,激励着全市人民共赴一场追绿行动。

  既要“产业兴”,也要“生态美”。这是一场发展方式的革命,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马鞍山的企业挺起“钢铁脊梁”,践行绿色发展,不断自我突破,终于实现生产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双提升。

  御风驰骋“绿色路” “汉马”奔腾正扬鞭

  车间内,智能机械轮转不歇,环保设备马力全开,“生产洁净化”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车间外,绿意葱茏,群芳吐艳,宽阔的厂区道路干净整洁,独立设置的污水处理站等环保设施一应俱全……

  暖春四月,走进去年刚刚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汉马科技集团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处处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

  “技术创新是核心,绿色发展是底色。”汉马科技集团安全环保部部长郭振伟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集团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推行绿色“智造”,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绿色技术体系、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冲压、焊装、涂装……汽车制造环节众多,如何做到低碳环保?

  “近三年来,仅在废气治理上,集团就投入近1亿元,通过购买使用先进设备,废气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处理效率可达95%以上。”郭振伟介绍道。

  “在废水处理方面,厂区内新建了两座污水处理站,出水口处还装有在线监测设备,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出厂区。”郭振伟说,同时,在危险废物处理方面,都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仅此一项,每年投入就在50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汉马科技集团还通过持续开展节能、环保、减排等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工厂能效水平、清洁化水平和绿色化水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教育宣讲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员共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持之以恒抓环保,让生产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员工作业舒适度得到了极大提升。”郭振伟说,环境变好了,员工也更加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工厂“向绿转身”,产品“逐绿发力”。

  装配电池、加高压线、调试车辆……在汉马科技集团新能源重卡装配车间,一条长220米、宽30米的装配线整洁明亮。装配线上,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今年一季度,已向河南和浙江供应70辆换电混凝土搅拌车,以“充电安全、运营效率高、使用成本低、配置电量灵活”的优越性得到用户的青睐。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重卡领域的企业之一,汉马科技一直坚定推进新能源重卡发展,不断创新产品和应用,目前已拥有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较为齐全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系列产品。其中,“明星产品”换电重卡已在北京、山西等多地投入试验运行或商业运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记者了解到,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十四五”期间,汉马科技集团将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大新能源产品研发力度,探索更多运营模式,把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板块不断做大做强,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继续加速驰骋。

  凝心聚力“促转型” 绿色发展“释红利”

  4月9日,走进位于雨山经开区的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道路两旁草坪翠绿,片片树叶翠绿光净。一只醒目的鸟巢筑在距离正门口不远的枝丫上,春风拂过,飞鸟腾空,仿佛我们不是走进了一家工厂,而像是步入某处景观的入口。

  “所有的厂房顶都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自发自用,可自给自足企业30%的用电量。”在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汪家胜看来,企业将节能环保发挥到极致,就连厂区内的办公楼外立面都采用金属覆膜技术,不仅聚热效果良好,还能实现“自清洁”功能。

  在瑞泰马钢,汪家胜可谓是有着30年工龄的“老人”了,在他的工作岗位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亲眼见证了企业蝶变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马钢耐火材料厂。“老厂距离马鞍山火车站不远,周围住宅小区密布,曾经经常因为环保问题被居民反映,亟须整改。”

  要彻底解决环保问题,就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树立新发展理念,蹚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该企业积极谋划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于2017年携手上市公司瑞泰科技,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瑞泰马钢。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易地搬迁,投资2亿多元,在新厂区投资新建。

  瑞泰马钢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将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技术引入高温材料生产线和工厂管理环节,按照绿色智能工厂的高标准,建成了国内首条节能环保型钢铁高温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钢铁高温材料创新中心以及与腾讯微瓴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透明工厂”。

  一机一屏,无需人工,“透明工厂”系统可根据订单内容自动生成生产流程及所需工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生产工艺和除尘设备相互关联,一键启动,采用短程物料设计,避免物料落地产生扬尘等污染物,所有排放指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各项排放指标均优于行业内最低指标30%以上......置身于瑞泰马钢的工厂内,可以看到,高效、节能、环保无不体现在每一个生产流程、每一处工艺细节。

  “原来一条年产量5万吨的生产线需要36个工人,经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改造后,现在同一产能的生产线只需要9个工人。”汪家胜感叹,产业升级转型带来了诸多红利,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能,更显著改善了劳动环境。企业已经从当年的“招工难”到现在的“一岗难求”。

  在厂区的中间道路,有一套移装自原马钢耐火材料厂的“160吨摩擦压砖机”让人十分怀旧。汪家胜介绍,这套1971年由原厂自主设计智造的生产设备,曾经见证了该厂由手工向机械化制造的转变,如今又见证了瑞泰马钢迈进智能制造新时代的铿锵步伐。

  “最强大脑”见成效 “绿色转型”在路上

  4月11日上午,中国宝武马钢炼铁智控中心原料、烧结、焦化、高炉......各操作区域的大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现场生产的画面和各项生产指标,操作员们穿着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坐在电脑屏幕前,进行着数据监测。

  “6号风口区域有炉皮烧穿风险,需紧急休风。”伴随着警报声响起,炼铁智控中心收到了生产现场紧急情况汇报。“收到,马上按紧急休风程序操作。”......“报告工长,放风阀已开,冷、热风阀已关闭,休风完毕。”马钢炼铁总厂高炉运转工王婉正在有条不紊地下达着操作指令,平稳化解了现场险情。

  2016年来到马钢炼铁总厂工作的王婉,是马钢炼铁智控中心建成运行以来第一批进行岗位调整的职工,也是中国宝武马钢产业转型升级的见证者。

  回忆起刚刚工作时的场景,王婉记忆犹新又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操作台下达指令也需要对现场的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才行,我刚来炼铁总厂也去生产现场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就觉得现场特别吵、特别脏,工作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还记得第一次跟着师傅后面去现场巡检的时候就摔了一跤,把师傅吓得不轻,因为这事师傅就让我以后少去现场乱跑,还特意把现场的阀门、管道、开关都拍了图片和视频带回来给我复习。”

  炼铁智控中心投用后,铁区原有的数十个现场中控室撤销,现在仅设置120多个工位,就完成了炼铁全工序的远程生产控制,而王婉也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老师傅”。

  “公司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后,我们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每天在干净整洁的工位上工作心情都会好很多,不用再面对生产现场的喧嚣,智控中心对我们的操作界面也进行了优化,以前需要三四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无论是公司效益还是我们员工个人收入都有了不小的提高。”谈到来到炼铁智控中心之后的工作岗位变化,王婉感触最深的就是智能化改造带来的便利。

  “以前集控的参数都需要人工全程盯着,现在有了智能警报系统,如果现场参数到达了警戒值,就会在炼铁智控中心闪烁红灯拉响警报,然后就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直接与现场联系进行调整。”王婉坦言,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以前需要使用对讲机进行沟通,距离稍远就会影响通话质量,现在完全没了这个烦恼。

  智慧制造、绿色转型发展的加速推进,引发了中国宝武马钢的深刻变革,员工的幸福感正在稳步提升,“钢铁巨人”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记者 任德玲 刘挺 见习记者 吴衡 通讯员 车玮 张楠 程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40
收藏
分享